法援志愿者:以法律之盾助跑公益

□杨艳萍 李永梅 邱超

期次:第435期       查看:37




  “格物明法,厚德济世”、“法律援助,公正助人”……在我校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的办公室里,摆满了来自于被志愿者们帮助的当事人致谢锦旗。每年志愿者们会将中心的宣传单页送到法院,法院会介绍没有钱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到中心寻求援助。除此之外,每学期走出校园普法宣传活动中,也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咨询。
个案援助 用专业帮扶弱者
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成立于2000年5月,以“维护社会正义,力求司法公正”为宗旨,致力于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无偿的法律援助。中心的服务项目包括:法律咨询解答、代写法律文书、帮助调解、帮助调查取证及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例的当事人提供案件代理。中心成立至今共接待来访者9000余次,回复电话、信件2000余次,代写法律文书3000多份,代理各类案件1300余次。仅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中心33个志愿者就接待案件389件,平均每天至少一人寻求帮助。
  去年10月,武汉纺织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来到了中心。她在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鼓动下,报名参加了价值2830元的“金领班,草根商学院博士班”培训课程。工作人员要求她在一份盖好机构公章的《服务协议》上签字,课程费用可以先交订金,之后再补足学费差额。经不住工作人员的百般怂恿推销,她在合同申请人处签了字。可是在用银行卡付款时,工作人员趁其不注意将学费全额直接扣除了,声称“迟早都是要交的”。与辅导员沟通之后,她认为被改培训机构诈骗,希望退款,但因协议上有“中途因个人原因退出,所交订金或全额费用不予退还”。无奈之下她来到中心寻求帮助。中心的志愿者经过仔细梳理,找到了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她提供了一些法律建议供其向该机构索回款额。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再次来到培训机构,成功要回之前所交的2830元课程全款。
  除了校园里被各种兼职或培训机构诈骗的学生外,志愿者们更多的是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今年3月4日,志愿者李硕在中心值班时就接到了一位当事人的电话。这是年前来咨询过的一位老人,因为拆迁问题被同村人误会而惨遭对方拳打脚踢、身受重伤,医疗费花了好几万。调解失败后,老人决定起诉对方,以求对方赔礼道歉并赔偿医疗费。由于没钱请律所的律师,老人和老伴一起来到了中心,李硕询问了具体情况并要到了相关案件资料。当时正值学校放假,李硕把案件材料带回了家。寒假期间,他再次仔细阅读了案件材料,针对案情帮老人写好了起诉状。开学后一到学校李硕便联系当事人,可是老人却迟迟没接电话。直到3月4日,老人才打电话来告知是因为病情加重来不及回复,并和李硕约好过几天来中心一起交流商讨。
普法宣传 让法制深入人心
提供个案法律援助的同时,中心还积极面向社会,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将法律送进社区、送进农村,以提高公民和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教育广大群众知法、守法、用法。自成立以来,中心已经在武汉、黄石、襄樊、宜昌、广东湛江等省内外的许多城市以及农村,开展了30多次大型的义务法律咨询及普法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接待当事人3000余人次。
  2012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志愿者和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武汉群光广场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知识讲解活动;12月12日、14日,中心分别在南湖街、关山街长江社区和紫阳街起义门社区进行为期两天的12·4法制宣传活动。“很多人的法律意识都太淡薄了,当事人找到我们寻求援助,可是却什么材料证据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志愿者们也无能为力。所以开展这种普法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志愿者项检说。
  这些活动不仅受到社区民众的好评,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样一个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的大学生群体。盲人官爷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年事已高,双目失明,官爷爷行动不便,通过电话咨询了志愿者余雷和陈秋怡,之后给了一个模糊的地址,希望志愿者上门提供咨询。当时法援的事务很多,两人手上也有其它案子,但他们还是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专程前往汉口老人家中了解案情。陈秋怡说:“公益法律援助很辛苦,需要奉献与坚持。我们帮他只是坚持了心中的法援信念。法援不仅仅是一群志愿者和狭小的工作室,更是一种理念。”
   奉献爱心 困难过后便是成长
虽然帮助了很多人,有时候志愿者们还是会遇到困难、会失落。比如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知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当事人以及如何判断案情描述的真实性等。“看到当事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他们的悲惨遭遇时,我们也感到心酸。但往往有案子就是没有任何材料证据,比如劳动合同,而法律是讲究证据的,这个时候我们也很无奈”。项检说。
  “现实比想象中奇葩得多,总是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这个时候只能在网上查资料、问同学、咨询老师等各种求助”。志愿者陈默怡说。克服困难的过程便是成长的过程。好在中心有王均平和韩桂君老师的指导以及法学院其他一些老师的支持,帮助志愿者们成长。在还是法援预备成员的时候,指导老师便推荐各种专业书籍并组织每周一次的读书会,让同学们撰写书评和读书感想,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训练心智。期间,还会组织诊所课堂,由法学专业教授或律师讲解案例,从接待当事人、调解、谈判到模拟法庭,进行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训练,直到大三进入法律援助中心,在实践中继续学习。
  志愿者每周都会抽出半天在办公室值班,接待来访的社会群众、讨论案情。对于他们来说,法律援助的意义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经验,我们不是给予,而是互助”。志愿者许捷在第一次出庭代理后的总结中写道:“在法官主持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我才真正认识到尽管已经熟读法条,并旁听过多次开庭审理,却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开庭审理的要求。如对于一审已经提交过的证据,二审不能重复提交,若要对已经提交的证据重新进行说明,应于举证环节征得法官同意后方可说明;证人出庭前必须在庭外等候,原被告双方代理人应该等法官询问完证人后方可进行质询等。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十分珍贵,是法律条文和旁听经验都无法带给我们的。”
  而对于杨元平来说,两年作为法援预备成员和一年的案件接待经历收获的不仅是经验和友情,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理想的坚定。“有些问题在考试中并不难,但真正到了社会生活中才知道有多么复杂。接待案件的过程中,帮助了别人,也真实地感受到这个社会的脉动,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做一名律师的决心”。杨元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