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心理文化活动节交流成果分享和感悟

期次:第621期       查看:73


  □统计与数学学院 方旭峰
在心理文化活动节交流环节,各位站长就各自学院心理活动节的主打活动和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与讨论,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第一,释放创意,激发“无忧活动”吸引力。在此次心理文化活动节中,各学院别出心裁,举办了一些创意十足、形式多样的心理文化活动。刑事司法学院结合学院早操制度,开设太极拳身心放松团体辅导。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是本次心理活动节的一大特点,微电影大赛、Vlog大赛,表情包大赛、DV大赛层出不穷。寓教于乐,游戏减压是永恒的经典,解忧杂货铺、心理驿站、趣味运动会妙趣横生。法学院的校园路访探寻学生处理情绪的方法。外国语学院与陌生人来一次“爱的抱抱”。沙龙讲座仍为热点,正念减压沙龙、心理绘画沙龙,时间管理讲座场场爆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践行“森田疗法”,开展森林疗法、校园寻宝、心灵手工系列心理活动。会计学院举办线下“战拖宣言”与线上“14天战拖挑战”打败拖延症。
  第二,精确定位,聚焦“无忧”学习感染力。各学院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与需求,精准定位,努力提升活动针对性、感染力。“共同减鸭”班级心理活动使大一新生在共同探索中理解“伙伴”在减压中的意义。“交心体验,探访心路”心理之路模拟活动提升同学们的同理之心。“亲子心理沙龙”聚焦原生家庭,由学生家长讲解自身经历,治愈童年创伤。针对数学学习大难题,“数意难平”数学学习分享沙龙提升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寝室建设是抓好优良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卓越寝室长培训班、寝室文化设计大赛为“无忧”学习夯实基础。
  第三,搭建平台,提升“无忧”成长续航力。平台建设也是各个学院心理工作站工作的重点。“文澜树洞”公众号为学生提供安心倾诉的平台。工商管理学院构建“323”咨询辅导空间,用“关爱”“尊重”“平等”与学生倾心交流;坚持“情感”和“专业”2个支持维度;提供“心理”“就业”“学业”3大领域支持。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同行”心理工作室线上线下联动,为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辅导。
  对活动品质提升的探索。首先是活动的参与度提升,如何确保参与人数,这个是各个学院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跨校区办学的大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此,站长们讨论出的解决方案有:1、提高通知的覆盖度,尽可能让每位同学都对活动知情;2、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有站长提出扁平化管理的改革方案,将寝室长作为活动通知转达的主力军,跳过传统的班长、班干部的通知传达模式;3、升级活动理念,就算只来一个学生,也尽可能把活动高高兴兴地办到底。其次是经费支持的保障,站长们探讨出的方案是,提高化缘能力,积极找领导沟通,争取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办出更高品质的活动。
  对站长身份与能力的提升路径探索。每一位站长都十分热爱心理工作,但是站长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困惑与瓶颈。首先是身份议题,心理工作站站长如何提高在学生工作角色框架中的分量,如何让自己在全员、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效力,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其次是如何让自己对心理工作的热爱转化成更多对职业生涯的有力推进,这也是大家颇为关注的话题。大家探讨出来的解决方案很简单,那就是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坚持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