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按发言顺序)

期次:第603期       查看:49






韩国东西大学校长张济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武汉乃至中国中南部都是顶尖的学府之一。自1948年以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高等学校,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研究基地,在经济学和法学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贵校现有3万多学子,为中国高等教育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贵校不仅人才培养突出,而且科研成果斐然、师资力量雄厚。
  贵校于2005年入选国家“211计划”,中国共有100余所高校在此计划之中,入选这一计划标志着中国政府对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能力和潜力的看重。此外贵校还入选了中国政府“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旨在于2050年之前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相信贵校有能力达到这个目标并代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贵校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大批从事经济学和法学方面工作的有影响力的人士都是贵校的毕业生,帮助制定了本地政策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我们两校的合作已历时10余年,2007年2月双方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之后的5年里,我们共同努力争取该计划获得中国教育部的审批,2011年4月合作办学项目正式通过。自此,我们共同致力于建立“中韩国际教育学院”,2015年该学院正式更名为“中韩新媒体学院”。中韩新媒体学院的毕业生们在各世界知名公司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优秀毕业生作为视觉内容专业的教师留在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执教。
  我相信以上我所提到的成果归功于贵校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贵校在70年历史里创造了光辉的历史。
  在国际交流方面,贵校积极为学生交流和教师科研合作创造机会。每年东西大学都会派约100名学生到贵校学习,我们的学生们都反映他们很满意在这里的时光。我真诚的希望我们两校都能够通过继续合作和友好的交流使双方共同迈入世界一流学校的行列。
  据我所知,贵校的校训“博文明理厚德济世”代表着学习、理性、美德、以及奉献,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品格。大学就是为社会创造知识,并且为未来提供智慧。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应该适应未来,共同进步。
  我相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能够基于其学术能力在产业合作上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这些努力,70年的光辉历史将能够延续100年甚至200年。
  贵校已走过了七个十年,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我相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在正进入了一个这样的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我希望无论未来怎样,贵校都将坚持一贯的正确道路,成为一所闻名于世界的高等学府。作为知识和智慧的源泉,我也希望贵校能够继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民幸福而服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祝君:
  十月的中南大,橙黄橘绿、桂香菊芳,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群贤毕至,汇聚一堂,我们共庆母校70芳华,分享母校的成就和辉煌。
  1978年,也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十月,我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了那个蕴含了红色基因和现代大学文明的湖北财经学院美丽的校园。从学子到教师,我们跟随着中南大前进的步伐成长。
  那时候,每天清晨,在小树林里,我们用学俄语老师编写的英语教材,壮着胆子朗读ABCD;随着音乐响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们便会放下手中的书,自发地在操场上、宿舍旁、树林里做广播体操;每个下午四点左右,我们一定走出图书馆、走出教室,来到草坪,篮球、排球、羽毛球,一场酣畅淋漓。在没有课的下午,我们会天马行空地讨论“为什么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这样的哲学问题,或者,和在座的各位大学生一样,讨论一个永恒的话题——“你的择偶观是怎样的”。那时候的阳光总是那么灿烂,时间总是过得那么慢,校园,就是我们的家。还记得,女排夺冠后,脸盆被男生敲碎了,桌子被女生拍垮了。
  作为学子,大礼堂里,政治经济学大课堂上老师风趣敏捷激情四射的演讲;绿草地上,小组讨论少年不知地厚天高无拘无束的评判和主张;大操场的沸腾,图书馆的灯光,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中南大给了我们思辨的智慧和自由的思想。
  一转眼,这群青涩的少年成为了国之栋梁,从我们中间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专家、政府管理者、法官律师、企业家……而我,40年扎根中南大。
  80年代初的那个秋天,大卡车拉着我们这群热血澎湃的年轻的教师,一路颠簸来到了今天的茶山刘。黄土漫天,飞沙迷眼,我们跳下卡车,在小土坡上见证了南湖校区的奠基礼。看着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栽种的场景——就像40年来送走每一位学生一样,虽然模样变得模糊,但名字和故事却永远记在心里。
  那时候的武汉,夏天酷热难耐,冬天低温湿冷。没有空调,没有四人间,然而中南大的学子们常常啃着馒头在图书馆门口排起了长队——这种优良的学风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学生们想方设法借来中外文资料,为了写好一篇学位论文先翻译整本外文论著。没有飞机,没有高铁,中南大的师生们坐着绿皮火车跑遍了祖国的山野,去基层、去乡村,用学识送去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
  我们的学生总是那样阳光、勤奋。课间休息围着老师追问的那种执着,报告厅里走道门窗讲台挤满听众的场景,“世界小姐”的赛场,国际辩论赛冠军……无不展现出中南大大学精神的传承。
  作为教师,我们参与学科和校园的建设,品尝师生一起学习论道的快乐,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也领略了自由自主的学术生活。我们亲手种下的樟树早已成荫,我们一起栽下的丹桂屡吐芬芳。我们在前辈奠定的土壤上和母校一起前行。
  几十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南大的发展和成长。恢复高考制度后首批招生,财大、中南结为一体立德树人,学科交叉融通特色发展,振兴工程、文澜工程、高地工程、211建设、985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学校领导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让中南大一次次破茧化蝶,一次次开放创新。
  南湖论坛、文澜讲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质量工程计划。学校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造就了七十载百花争艳,三十万桃李芬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邓泽华:
  今年是中南大建校70周年,也是我来到母校的第七年。从黄鹤楼下到晓南湖畔,我们在大师指引下问学课堂;从逸夫图书馆到文泉报告厅,我们在一本本名著、一场场讲座、一次次比赛中开拓视野。我们在南湖会堂接受高雅艺术熏陶;在新体挥洒汗水强健体魄。母校为我们成长成才提供了优渥资源和广阔平台,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生,对母校表达由衷的感恩与祝福。
  “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七年来,我见证了我的同学们在方方面面取得突出成绩。他们当中有世界记忆大师,有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有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亚军团队,有百炼之星寝室,有传播民族文化的楼兰乐队,有学以致用的“识意”创业团队,有全员进入世界名校深造的国统1201班……“夫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翻开中南大波澜壮阔的校史,一代代中南人孜孜求学、矢志报国的事迹在其间熠熠生辉。遥望中原大学时期艰苦创业的岁月:是无数进步青年从大城市主动投奔、参加革命的远大追求,是以操场为教室以膝盖为课桌的执着坚守;是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携笔从戎的忘我奉献。中南大的发展历程与共和国休戚相随,中南人也始终把人生航向同祖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当中有中国法学第一班,有中国会计史第一人,有管理着总市值两万六千多亿的上市公司的9位董事长,有扎根基层舍身为民的扶贫干部,有投身维和事业的人民解放军……从母校走出的道德模范、领导干部、学术精英和商界巨子灿若繁星,求学报国的理想信念已深深熔铸于中南血脉当中!
  2015年我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全国学联二十六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说道:“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因此本科毕业后我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到西南边陲山区支教,和同伴们一起进行助学爱心接力。在中南大经法管学科融通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取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后,我选择攻读经济学硕士,并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请母校和师长们相信,乘新时代东风,我们必将铭记“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成长为无愧于母校和国家的有用之才,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文社科类大学的不懈奋斗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祝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立潮头再创辉煌!
中联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财政学1978级校友王子林:
  40年前的金秋十月,湖北财院录取通知书,让我从农田直起腰板,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见识人民币上的武汉长江大桥,在梦萦千回的文革仅存的一个半财经高等学府度过了4+3个春秋。走出校园尚恋恋不舍、百味千回之际,改革开放发展的大潮迎面扑来,由行政附属到企业主体的改革、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革命、由统收统支和到分级财收的变革、由短缺经济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变迁,世界级史诗般的历史进程,带来了几代人都不曾想见的创史级的机遇、挑战和动能。告慰母校,我们一路走来,收获了时代的光荣与梦想。40年致敬在中南大的岁月,领悟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老一辈革命家布局战后立学育人铸千年大计的韬略,崇尚老校长身传的西南联大学风,品读教授在牛棚中也不忘却和疏远经济学、财政学、人文和数理科学的追求,植根改革开放、创新进取的现代理念。虽然校园外时局时势千变万化,而校园植入学子灵魂的基因、传承、动能、师表、智本,总是与时俱进地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力生生不息,诠释着桃李天下的大国人才战略的经纬。这种对母校的感念与情怀用任何语言都无以表达。
  人总是在塑造与被塑造着,社会是人的舞台。走进大学,正值人生塑造聚密度、集中度、有效度最佳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知识能力体系基本集成不可替代的“窗口期”。伟大的国度总与伟大的学校并进。在世界现代高等学府中,数百年的教育传承,伟大文明的洗礼与镌刻,树立了世界名校之范。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尚属年青。然而,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14亿人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现代大学屹立于世界名校之林的活水源头和不竭动力。后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集成、文明传承现代化、民族复兴与伟大实践波澜壮阔创造的历史性契机,都是中国高校进军世界名校的高铁系列。与产业4.0并联的财经4.0,在全球化时代建立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双赢型竞合关系,正在重写财经政法深层逻辑和运行规则,注定21世纪全球格局。无疑,也是中南大建设中国一流和世界名校的历史机遇。我们注定是与中南大共梦想的,100年的憧憬,我们与中南大共伴70年。祝福、祈祷、共创、期待,在您70华诞,献给您——敬爱的母校!
(上接第2版)学校突出科研强校战略地位,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学术造诣高深、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者,产出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形成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特色品牌。原校长吴汉东教授两度入选全球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50人,曾应邀为中央政治局全体领导讲授知识产权保护,并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著名会计史专家郭道扬教授所著《中国会计史稿》被誉为“东方第一部会计史学专著”。近十年来,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基本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列、湖北省高校前三、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的位次。2013年,学校获得代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9项,斩获该奖项全部等次和类型。近年来,学校有百余项咨政报告获省级以上政府部门、党政领导批示采纳。其中《关于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细化为行动计划的建议》被李克强总理等多位领导批示,并获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特等奖。在2016年我国首个智库垂直搜索引擎和数据管理平台——中国智库索引发布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综合排序中,我校位居榜首。“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立项,实现了我校“111计划”零的突破,“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入选国家重点人才项目并获得滚动支持。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实现银校强强联手,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
  学校积极扩大开放办学,大力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国家留学生知识产权硕士培养项目,中意法学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学校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和电影学本科教育项目,为教育部同类专业项目中第一个与亚洲高校合作的项目。今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合作办学十周年,也是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石溪分校孔子学院是我校第一所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由时任中国国务委员的刘延东亲自揭牌。十年来,两校共建的孔子学院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获得了美国纽约州萨福克郡政府嘉奖。学校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并成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两河流域高校联盟成员。学校与罗马第一大学合作成立我校首个海外研究基地———“中意法学研究中心”,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全程出席该中心合作签约仪式。
  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博文化、思辨文化、广播艺术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等。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中国会计史文博馆和校史馆以其独特丰厚的馆藏成为学校靓丽的文化名片。“声之韵”广播文化活动等校园文化品牌多次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学校代表队在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总决赛上勇夺冠军,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和创业计划大赛中摘金夺银。以尼加提·)莲花志愿服务队为代表,学校被国家民委等五部委授予全国首批6所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建设单位。学校与团省委共建“湖北青年创业学院”,并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来宾们、同仁们、同学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七十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办学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部、财政部、司法部、湖北省、武汉市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我校全体师生的众志成城和团结奋进,离不开兄弟高校、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大量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矢志追梦铸一流。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将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一流本科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牢牢把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融通发展、特色发展,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与经济学科群;推行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四有”教师队伍;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持续释放科研活力,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和咨政服务功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瞄准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对标国际一流大学,努力为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贡献中南智慧和中南方案。
  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70岁还很年轻。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共舟者兴。”我相信,只要中南大人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只要中南大人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只要中南大人不畏艰辛、克难攻坚,我们就一定能够传承博文明理的信念与梦想,书写厚德济世的荣耀与辉煌,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建校百年愿景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