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请牢记“2345”

期次:第599期       查看:34


  一、2种公共设备,谨慎用!
  1.公共WiFi
(1)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无需密码的免费WiFi(注:学校校园网为无感知认证,已在后台记录师生首次登录时的用户名及密码)
(2)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
(3)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2.公共手机充电桩
(1)在充电时,不要点击任何手机提示框出现同意或者信任按钮
(2)尽量携带自己的充电设备
(3)一定要安装手机防护软件
二、3种链接,别乱点!
  1.网上测试
“测测你前世是谁”“测测你的姻缘”……测试时输入姓名、生日、手机号等,会被存入后台,梳理后有可能拼凑出完整个人信息。
  2.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信息,不要随便扫描路边二维码送礼品之类,防止中毒而导致账户资金受损。一旦二维码中植入了木马病毒,可窃取网银密码,并把钱转走。
  3.手机短信中的链接
收到短信内容涉及网址的,不确定短信发送者时,尽量不要去点击。
  
三、4种隐私功能,最好关掉
1.“附近的人”
  微信上“附近的人”功能,可定位你的位置。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
  2.“常去地点”
  苹果手机系统中有“常去地点”功能,会显示你常去的位置。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关闭即可。
  3.“允许搜索”
  在微信“隐私”中,关闭“通过QQ号搜索到我”和“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
  4.“允许查看”
  在微信“隐私”选项中,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
  
四、5类个人信息,别乱晒
1.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
2.护照、家门钥匙、车牌
3.活动位置、家庭住址
4.孩子照片及姓名
5.家中老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照片、工作地点等
这5类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搜集利用,将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