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文澜论坛收到海内外666篇论文
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治道路

期次:第591期       查看:102





  本报讯(通讯员 白玉 曾绍颖 陈远哲 文文 郑煜宇)4月20日,第五届研究生“文澜论坛”在南湖校区举办,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治道路”。本届论坛共收到666篇论文,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4名。
  上午8时30分,第五届研究生“文澜论坛”主论坛暨颁奖典礼在文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长杨灿明、校党委副书记王文贵、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学院负责人,本届论坛评审委员会专家学者,各高校参会作者和研究生会、学生联合会主席代表及来自各学院的研究生代表等三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颁奖典礼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周佳玲主持。
  杨灿明为论坛致辞。他分享了关于理论创新的经验与心得:一是向“软知识”要创新,在学习“硬知识”后一定要勤于思考,提高自身领悟“软知识”的能力;二是向交叉知识要创新,注重多学科、多种知识的交叉和融通,跳出“法学”看“法学”;三是向实践知识要创新,紧跟实践,通过实践找到创新的灵感、激发悟性。
  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强调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与优秀的导师队伍对研究生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广大研究生关注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杨灿明校长等嘉宾为获奖同学颁奖。
  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在我国不断革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更是成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十九大报告再次进行强调依法治国,并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及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等主张。徐伟功教授代表评审委员会在总结发言中介绍,此背景下,本届研究生“文澜论坛”立足新时代,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治道路”为主题,共收到投稿666篇,其中硕士生来稿556篇,博士生来稿110篇,覆盖全国29所985高校及58所211高校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德国等高校。论文从宪法权威、司法改革、制度路径、法治实践等角度出发,热切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金融秩序、环境资源、网络安全、产权保护等多方面问题,大胆质疑,敢于创新,通过深入研究和摸索,取得了一系列珍贵的研究成果。来稿及获奖作品涉及部门法跨度广,论述角度多,“新发展理念”、“一带一路背景下法治机制”、“大数据与智慧司法”、“司法体制改革”等成为投稿论文中的高频词汇,体现了广大研究生对国家法治建设前沿问题的精准把握。
  主论坛报告会由我校法学院教师于龙刚主持。我校法学院副院长陈柏峰教授带来了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报告,云南大学王启梁教授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实践为背景,引入了主题为“当代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的精彩报告。
  下午,来自各高校的34名优秀参会作者按照入选论文主题,分别在“法治中国与依宪治国”、“民商法治与知识产权保护”、“刑事法治与诉讼法治”、“国际法治与经济法治”四大分论坛会场,进行了学术性、专门性的交流与探讨。胡弘弘、秦小建、陆剑、唐义虎、童德华、石晓波、尹生、徐智华等法学和相关学科学者从论文选题、文章结构、写作内容等方面对入选论文提出了中肯而详实的指导意见。同时,来自全国31所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会、湖北省学联代表,在文泉楼参加了研究生会主席高峰论坛,各高校代表分小组从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学术交流三个议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研究生会工作展开了讨论与交流。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廉思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为“凝聚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