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智回汉工程中南大专场特别报道

期次:第574期       查看:73




















  董明珠:“财”(才)大气粗,没有理由不回来
  
  “今天在这里我想谈的感受用四个字来形容,财(才)大气粗。”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这样概括自己参加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的感触。
  “财(才)大气粗”并不单指金钱,也代表着人才。董明珠说,“今天不在于我们签约了投资金额的多少,而是今天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校友们回来的校友,很好地展示了我们的‘财(才)大气粗’。陈一新书记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回来?”
  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2008级学员,董明珠一直心系武汉。2011年,格力投资30多亿,在武汉开发区建设了全球第八个生产基地;2015年,该基地生产空调570多万套,创造100亿元产值;2016年,投资50亿的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在蔡甸开建。
  资智回汉创新了招商引资的模式,中南大校友抱团发展,以产业集群方式落户武汉。董明珠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校友们带回项目更多的是一种资源共享:“陈一新书记创造了新的模式,这样一种新的招商引资方式,让我们想到了一个企业也好,一个社会也好,一个政府也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智能科技时代,最大优势是科技,要留住人才,‘才大气粗’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创造者而不是跟随者。”董明珠表示,人才储备是掌握核心科技的前提之一。格力电器现在有九个研究院,六十多个研究所,万人的研发队伍。“这万人的背后最让我欣慰的是没有一个外来的,都是我们祖国高校毕业生走进格力电器,我们搭建最好的平台,让他们的智慧真正释放出来成为国家的贡献者。”当被问道每年科研投入时,董明珠不假思索回答:“不封顶。”
  大学生是武汉的未来,也是全国的未来。“后浪推前浪”,对于青年学子,董明珠寄予厚望,“希望明年有应届或者在校学生们站在这里发出声音,我们的年轻人永远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就是这一代年轻人。”(学生记者 黄常嘉 张杨)
  车建新:120 亿回馈母校和武汉
  
  大会现场,我校2012级EMBA校友、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建新推掉了商务活动,带病前来参加资智回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并发表演讲。
  车建新一直心系武汉。他表示,红星美凯龙此前在武汉投资了多个项目,投资达到80亿,接下来的两年计划再投资120亿,回馈母校和武汉。
  在演讲过程中,车建新对武汉赞不绝口,他表示:武汉有三大优势,一是高校云集,科技人才聚集;二是武汉迎来了高铁时代,高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不言而喻;三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武汉岂止是大城市,简直就是明星城市。”
  车建新还提到,武汉的大学生多,大学生素质高,这是企业在武汉落户的主要原因。企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如果没有人才,这个企业也不复存在。武汉的劳动力素质特别高,这也是要向外推广的。
  在车建新看来,城市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两个要素:第一是引进高科技的人才和企业;第二是把城市打造得更美。他建议,政府部门不仅要引进高科技的企业、招揽高科技的人才,还要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因为城市变美后,能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位,进而提升老百姓的素养和素质。
  车建新在公司经常跟员工强调:红星美凯龙是一个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并没有什么高科技。但这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商业企业必须做些什么,紧跟时代潮流。在他看来,设计就是科技。设计的提升,带动品质的提升、品位的提升,无疑就是另一种内涵的科技。他表示,自己这一代企业家有责任把城市打造得越来越美,让城市更现代,彰显现代感、科技感。(学生记者 石小玉 王港华)
  
  王子林:财经人才引领财经4.0 时代
  “今天不论是资还是智,都是对伟大的城市与伟大的大学互动新理念的致敬,更是对大武汉复兴由衷的期盼和积极参与”,王子林是我校1978级财政专业的校友,目前除了担任中联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之外,还是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重组咨询委委员。在17日上午的演讲中,王子林一上台便深情表白中南大:“回到母校,回到哺育我们的故乡,心情很纯净。”
  站在时代的角度,王子林表示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财经4.0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国建立了电子发票的底账,企业建立了财务中心,市场建立了财经平台。企业最核心的信息,由于这些平台的形成,最终形成了财经大数据。社会生产方式、机构、个人财富生产管理方式都面临极其深刻的变革,财经4.0将极大地促进经济业态升级。
  王子林认为,在财经4.0时代,作为财经人才富集的地方,武汉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以引领中国财经业的革命,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发展。大武汉,它的复兴正是对时代和未来的呼应。
  财经人将成为武汉辉煌的主角,在王子林看来,财经4.0是天时地利人和,财经业态的变革提供了伟大的实践和强大的牵引,提供了教书育人深刻变革的伟大使命,为母校以校友互补共创提供了一个伟大的主题,“财经4.0,也是我大母校中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支历史性基因和制高点”。(学生记者 王港华)
  田宇:专业创造价值,投资改变世界  
  在17日上午的嘉宾演讲活动中,中信产业基金总裁、我校1981级基本建设财务信用专业校友田宇发声:专业创造价值,投资改变世界。
  在演讲中,田宇谈道,中信产业基金自成立以来,在科技互联网等六大项目十几个细分行业投资了100多家企业,为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田宇希望能更进一步利用武汉明显的人才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投资带动发展。这次作为杰出校友出席专场活动,他表示,要把公司的成功经验在武汉复制。
  田宇很赞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两句话:“‘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介绍,近年来中信基金通过投资滴滴打车、饿了么、共享单车等项目,使得人们生活更便捷;通过投资医疗服务,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提出“企业债券优化、整合并购、管理运营、机制创新”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武汉的人才优势和中南大的专业优势。这在无形中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武汉发展,回馈母校和社会。田宇还提到,未来3到5年,中信将在湖北武汉等地投资搭建平台,希望借此机会让包括中信在内的投资和企业,在武汉更好更快的落地、开花结果,实现投资发展和武汉建设的双赢。
  田宇认为,对专业投资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理念和格局很关键,大格局才能使团队和个人努力向上。“智慧从境界里来,学问从底蕴中来,大付出才有大格局。”田宇如是说。(学生记者 黄子祎 马雨涵)
  刘兆年:从法至商,九州通达
  
  17日上午,在第三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的演讲环节中,我校1977级法律系法学专业学生、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兆年讲述了自己从法学领域进军商业的故事,并笑称“我是班上最‘不务正业’的一个”。
  刘兆年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恢复高考后仅有三所大学招收法律系学生,刘兆年便是湖北财经学院“中国法学第一班”的其中一员。这个50余人的班级,走出了2名副部级领导干部,10余位厅局级领导干部,10多名法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9名法学委员有4名出自这个班。“中国法学第一班”的称号实至名归。
  大学毕业后,刘兆年被分配到郑州大学教书,1985年考研究生到人民大学,硕士博士都在人大,后来在学校任教;之后应哥哥刘宝林的邀请选择“下海”经商,将九州通从一个民营小公司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现在九州通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70多个地级市建立了分销,是目前中国医药产业当中,占全国分销最广的企业之一。
  刘兆年积极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一留一回,两个百万”政策,带领九州通制定了三年的人才引进计划,采用的是天鹅人才工程,把引进大学生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九州通计划在未来三年引进2500个大学生,采用“小天鹅-白天鹅-银天鹅-金天鹅”四个梯度培养。仅2017年,九州通公司就专门面向大学生提供了440余个就业岗位。
  借此机会,刘兆年在会上呼吁,“希望更多的校友企业家,能回汉投资创业,助力武汉经济的腾飞。”(学生记者 黄常嘉 张杨 陈家希)
  
  吴德桥:以中南大为荣,回报母校理所当然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监事、总法律顾问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吴德桥回忆在中南大度过的岁月,说母校有很多值得怀念的地方,像自己这样的社会青年学子赶上了上大学的好时代。作为79级校友,在吴德桥的记忆里,当年没有网络,没有电话,也少了一分浮躁,同学们都深感上大学的不易,营造了良好的学风和氛围。曾经在图书馆博览群书的日子以及对知识的执着,让吴德桥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成为了中南大优秀校友们名副其实的“牵线人”和政法界的“巨头”。
  从当初的一入中南大校门,到今日的终身中南大人,吴德桥积极支持校友会的建设和武汉的发展。这次在接到母校邀请后,吴德桥就迅速联络了北京有投资意向的校友,“我一定当好这个牵线人!”此次30余位北京校友回汉,带来了约90亿的项目,立足母校在法学、金融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极力助推武汉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领域的发展。吴德桥说:“武汉当前产业发展局势每天都不一样,武汉可以在未来被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母校培育了人才,广大校友应当以中南大为荣,回报母校理所当然。”在吴德桥看来,此次资智回汉活动,不仅凝聚了世界各地的校友,同时也为武汉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中南大的美誉度,为明年70周年校庆做好准备。
  对于广大学子,吴德桥寄予厚望,希望中南大学子以母校为荣,刻苦学习,平心静气读书,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同时,也希望大学生不要急功近利,阅历的形成需要扎实地走好每一步路,在校的所学习的技能并非立竿见影,但融入血液的素养、世界观却可以受用一生。(学生记者 马雨涵 黄子祎)
  
  邓晖:乘武汉东风 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7年6月,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我校1986级金融校友邓晖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曾刷爆了中南大师生校友的朋友圈,当时他深情寄语师弟师妹:“愿你们把母校倡导的‘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精神打进行囊,带入职场,带到社会,带向未来。”
  在第三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的采访中,邓晖又带来了百亿投资。这次总项目投资120亿,包括长江证券总部大厦、长江证券所属各分支机构大楼、区域总部集聚区。他表示此次投资众多项目,得益于武汉市委市政府提供的优渥环境,尤其是长江证券与武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集团多年的合作基础,以及长江经济带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巨大利好,都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邓晖深情地说道:“长江证券经过27年发展,可以说,伴随武汉发展走过来,见证了武汉的发展,我们去年重新回到第一方阵,对未来充满信心!”(学生记者 陈家希)
  郑莹:看好武汉发展 回馈母校顺理成章
  
  上海喜牛投资公司总裁、我校1993级投资专业校友郑莹表示,此次回汉是一次水到渠成的行程,回馈母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郑莹认为,金融中心只要人和钱匹配,就能很快发挥重要作用,武汉最不缺人才,有了人才就会出来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发更多的项目发展或落地。今年以来,武汉推出了一系列招商招才政策,武汉市政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让大家看到了良好的环境。中南大校友们看到武汉新的政策,也看到武汉蓄势待发的潜力,前期有很多人已经回来考察过,所以这一次回来回馈母校顺理成章。
  对于校友的人才优势如何回馈母校,郑莹表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关键是如何实现对接。现在校友们计划打造了一个校外导师计划,把特别接地气的工作分享给学校的同学们,让他们了解外界的变化,方便未来进行对接。而且广大的校友资源可以让师弟师妹们好的想法很快落地,这可能是对回馈校友最好的人才优势。
  郑莹说,作为中南大的学生,最忘不了的是母校四年的培养带给的那种感觉,母校的情怀一直都在心间。在谈到对中南大师弟师妹的寄语时,她建议说,第一是要多读书,去享受大学生活;第二,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多实践;第三,不要怕折腾,敢于尝试和拼搏。(学生记者 王港华)
  童重林:资智回汉体现武汉精神  
  
  湖北财林科技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校政治专业1985级校友童重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资智回汉工程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很有吸引力的一个创新之举,体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他说,作为年轻时期曾在武汉求学的学子,现在成为企业家,更要努力回馈母校、回馈武汉,为武汉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童重林表示,借着这次活动的东风,包括自己在内的十几位校友准备酝酿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家联合会,初步决定设立首期十亿基金,主要面向产业、股权投资和科技等方面。(记者 马迪思)